中查找"走在桥头"更多相关内容
中查找"走在桥头"更多相关内容
- ·上一篇文章:心向所骑
- ·下一篇文章:老家的变化
走在桥头
昨晚风儿悄悄来了,感受着阵阵似热又有点微凉的风,心情有了些平静。走在村头的桥上,风儿大了些,也更凉快了。
村东头的桥当年颇为热闹。老桥是木头桥,一米多宽,人走在上面晃悠悠的,走在木桥上跺跺脚,会有一种荡千秋的感觉。桥头上两棵不知年代的老柳树,像个阴凉的大伞,一到夏天,这桥上几乎不离人了。早上,辛勤的妇女们在晨霞中割回韭菜,停留在桥头捡干净了才回家;中午,老少爷们端着饭碗,在桥头的老柳树下“呼啦呼啦”地吃好了才回去;晚上,大姑娘、小媳妇们拿个竹席、夹个小凳子,带上蒲扇乘凉聊天。夜深人静,还会有几个小年轻睡在桥上“值班”。
夏日的夜晚,在桥头上乘凉,是最热闹的时光。这个辰光,人们会不约而至。临近桥头的人家,还把桌子、凳子、粥盆、碗儿搬到桥边,放在清凉的地方吃饭,陆陆续续乘凉的人们,三三两两地在一起,聊着今天和昨天发生的事情。有的过了几十年的事还拉出来大说一通。小青年们喜欢谈些社会新闻,有的还哼着流行歌曲。小孩子们总是乐呵呵地谈他们今天玩得开心的事儿,不时还有孩子说着、笑着,就为一句话也能打起来,大人们不得不停下聊天,训斥孩子“细猴子,玩疯了”,弄得孩子哭闹着扑向妈妈的怀中。
我最喜欢保二爷说古书。保二爷念过私塾,会说三国、红楼梦,几乎每天晚上都说一两段。保二爷说得虽然没有书场上说书先生说的好听,但也说的别有滋味,荣府里的人儿、事儿,说得活灵活现,就像他在那儿待过似的,林妹妹的惆怅,宝玉的反叛,在他那深沉、顿挫的语调中也竟有几个小姑娘掉下了同情的泪儿。
如果给保二爷爷递根烟,他会加段的。我常常从家里偷来爷爷的“丰收”牌香烟,等保二爷说道“欲知后事,请听下回分解”就赶忙递上一根,保二爷会优哉游哉地点上,笑眯眯地再说一段。大人们也爱听,劳累了一天的人们觉得这才是最惬意的、最快乐的时刻。
一个故事能说上一个夏天、几年、一辈子,然后再传给下代说。这对当时枯燥的农村生活来说,就算有文化味了。对偏僻的农村来说,这种文化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和成长。而这些年老的所谓说书先生,在农村颇受人尊敬。家庭矛盾、红白喜事、邻里纠纷,他说句话儿,比村干部顶事。
到了深夜,人们渐渐散去,桥上又恢复了平静,但还是有几个年轻人不愿回去,睡在桥上,似乎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怀。
今日的夜晚,走在桥头,些许惆怅。老木桥早就改建成了水泥桥,而且加宽了许多。但如今的桥上却不见了往日的欢声笑语,只有如是当年的蛙声与我为伴,只有天上的星星与我调皮。
Tags:
作者:乐华泽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 无关!
评论摘要(共 0 条,得分 0 分,平均 0 分)
查看完整评论